基于藻细胞形态和光合特征的水源地藻类种群时空分布机制及预警防控
孙旭苏命曹腾心艾宇帆厉巍杨敏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要:为明晰藻细胞最基本属性细胞形态在藻种时空分布与竞争演替中扮演的角色,选择来自蓝藻、绿藻等藻门的45个具有不同细胞形态特征的常见藻种,通过实验室分析藻细胞形态特征参数与光合特征间相关关系,并基于于桥水库藻类种群监测数据探究藻类形态时空分布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反映藻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捕光潜力的细胞投影面积(CPA)是影响藻种光合特性的关键形态学参数;通过构建CPA与光系统II中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α)、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等光合参数建的关系模型,发现CPA与Y(NPQ)呈现强正相关关系(R~2=0.31±0.01,p <0.001),Y(NPQ)是影响藻类种群时空分布的关键参数。于桥水库中藻类种群的综合Y(NPQ)具有显著季节性,由春季到夏季逐渐降低,夏季藻类综合Y(NPQ)最低(0.057±0.075),秋冬季呈现增加趋势,冬季藻类综合Y(NPQ)最高(0.072±0.062)。此外,藻类种群综合Y(NPQ)随水深增加呈降低趋势,Y(NPQ)是影响藻类形态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基于于桥水库数据制定了以水体Y(NPQ)为核心的有害藻类预警... 更多
- 专辑:
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
- 专题: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 分类号:
X52
中国知网独家网络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环境微生物学微课教学模式初探与应用——以《蓝藻细胞的特殊结构》教学设计为例[J]. 杜京京,张玉燕,魏明宝,张肖静. 广东化工. 2017(08)
- [2]纳米氧化锌对羊角月牙藻毒性效应及其在藻细胞内外的分布[J]. 刘建新,杜青平,陈展明,石瑛,李乐,王柯英,许燕滨.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5)
- [3]过氧化氢对铜绿微囊藻的损伤效应研究[J]. 李娟,王应军,高鹏. 环境科学学报. 2015(04)
- [4]臭氧工艺中藻细胞的去除和藻源有机质行为研究[J]. 左延婷,陈家立,蒲良桃,杜尔登,彭明国.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06)
- [5]流速对梅尼小环藻细胞生长的影响机理[J]. 张建伟,马洪东,宋刚福,周子俊,郭思彤,张传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6]藻细胞在固体表面附着特性的初步研究[J]. 朱云龙,廖强,陈蓉,朱恂,王永忠. 环境科学学报. 2014(11)
- [7]切应力对铜绿微囊藻活性的影响[J]. 任强,蒋文涛,黄学进,陈宇. 环境工程. 2017(10)
- [8]鳙对加压处理前后蓝藻的消化分析[J]. 王媛,刘鹏飞,徐东坡.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02)
- [9]氮磷营养盐对微氏海链藻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J]. 李顺兴,郑凤英,洪华生,黄邦钦,王大志,林慧琴,林玲. 海洋科学. 2006(01)
- [10]微囊藻毒素对束丝藻细胞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胡智泉,肖波,刘永定. 生态毒理学报. 2008(04)